2007年4月25日星期三

中国接入互联网的早期工作回顾

人民网>>传媒>>研究

中国接入互联网的早期工作回顾
  2006年11月22日17:09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作者:李南君 Werner Zorn
德国波茨坦大学 Hasso Plattner软件工程学院
{Nanjun.Li, Zorn}@hpi.uni-potsdam.de
  摘要
  本文依据中国早期(1984-1994)互联网建设的当事人之一措恩(Werner Zorn)教授的技术资料,中-德-英文刊物和当事人之间的电子邮件,结合美国互联网研究专家豪本(Jay Hauben)发布的部分历史记录,对中国互联网建立初期的若干大事件进行了回顾,并列出了相关资料来源和部分影印件。
  背景
  从20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世界银行(The World Bank)增加了对17个发展中国家贷款以进口外国的计算机设备,这里包括了中国。由于当时美国有 禁止对华销售计算机的法令,而德国没有这个限制,所以世界银行的"中国大学发展计划2"(Chinese University Development Project II)中分配了145,000,000美元,让中国进口了19台德国制造的西门子BS2000大型计算机[1],并进行了一系列会议和培训,著名的会议如西门子计算机用户研讨会(Chinesische Anwender von Siemens Computern, CASCO �CSymposium)
 
  联邦德国著名的卡尔斯鲁大学(Karlsruhe University)在德国在计算机技术领域中一直处于领先。维纳・措恩教授(Werner Zorn)当时在该大学任教。1983年,措恩教授于出席了在北京的第一届CASCO 会议,会上认识了机械电子部科学研究院的前领导王运丰[12]教授,两人就计算机应用和在中国推广计算机网络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建立了深厚友谊。
 
  1984年,措恩领导科研小组在建立了西德与美国的计算机科学网(Computer Science Network, CSNET)第一个连接、并发送了德国的第一封电子邮件。同年,他便开始与王运丰教授寻求建立中-德计算机网络连接和电子邮件服务的设想,并商定中方合作单位为机电部下属的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应用研究所(Institute for Computer Application, ICA,当时所长是李澄炯博士)。从在理论上讲,利用当时BS2000的计算机是可以实现邮件服务的。
 
  措恩教授很快带着学生们开始动手,但由于财政问题,当时中-德连接这个项目还只能在其他项目的依托下进行。直到1985年11月,在措恩教授的一封私人信件的推动下,联邦德国巴登-弗腾堡州(Baden-Wuerttemberg)的州长罗塔・施贝特(Lothar Spaeth)特批了一项专款作为此项目的经费:15万马克的一次投资和每年1.5万马克的维护费用[3],终于使该项目正常进行。
  "越过长城"
  CSNET的邮件传输是基于X.25协议的(位于OSI的网络层),这一协议建立在传输模拟信号的电话网上,实现数字化包的交换。1985年中德之间还没有供X.25协议运行的物理连接,只能在各自国内实现X.25通信。为建立这一连接,在北京电话局的帮助下,措恩的小组找到了一条可租用的线路――意大利-北京。措恩教授和有关公司(意大利电缆公司ITALCABLE)负责人会谈后取得了租用许可,王运丰和措恩分别与该公司签约,中德之间的物理线路得到了解决。1986年8月26日,中方成功地从北京登录到德方的VAX主机上,并可查看电子信箱中的邮件,并通过模拟信号线传到在北京ICA的打印机上。中-德之间这一简单邮件系统的成功运行获得了巨大的瞩目[2],也为后来的发展开了方便之门――1986-7年间的大量技术交流都应用了这个连接。
Fig. 1 1986年中德之间的远程终端连接
 
  这种远程终端模式在当时也被其他单位采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的吴为民先生于1986年8月25日,在北京710所的IBM-PC机上远程登录到西欧核子研究中心,并收发了邮件[10],时间比ICA远程登录到卡尔斯鲁大学还早一天。
 
  但这都不是真正的电子邮件系统,因为中方并没有自己的邮件服务器,不能进行存储转发等基本邮件服务并形成网络,只是以远程登录的方式进行邮件交换;换言之,只能在一个办公室里使用。并且,从网络的虚拟世界上来看,中方是以国外的节点机出现在国际计算机网络上的。
 
  要想真正实现中国的邮件服务,必须建立自己的服务器,再加入国际计算机网络大家庭。新的方案终于定了下来――中方利用现有的BS2000计算机建立与德国对等的结点机和独立的邮件服务器:
Fig.2 邮件服务方案:计算机科学网CSNET-卡尔斯鲁-北京
 
  1987年夏天措恩教授在北京出席第三次CASCO会议。他做了"计算机网络"的报告,同时也带来了一个小组,与ICA的同事们合作解决电子邮件的课题。同时留守在卡尔斯鲁的另一个小组确保BS2000上CSNET/PMDF协议族的正常工作。9月4日到14日共11天,措恩教授的队伍完成了ICA方面的主机西门子7760/BS2000在操作系统级上的修改――实现了在OSI协议中的网络层(第3层)由X.25实现,在传输层(第4层)上CSNET/PMDF协议族实现,这样在应用层上就可以进行邮件传输,解决了中-德邮件交换的一切软件问题。
 
  9月14日他们共同起草了一封电子邮件,写道:"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我们可以到达世界的每一个角落)"This is the First Electronic Mail from China to Germany"(这是第一封中国到德国的电子邮件),标题和内容均由英、德双语写成,也就是后来知名的"越过长城,走向世界"的邮件。在该邮件上署名的除了王运丰、措恩教授,还有11个中德双方的参与工作的人员,包括项目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李澄炯所长,他为此还写了专门的中文技术报告[14]。
 
  虽然当时中德双方已经解决了一切问题,但CSNET邮件服务器上却存在着一个问题―― PMDF协议中一个漏洞导致了死循环,导致这个邮件的成功发出被延迟。经过咨询并得到了CSNET信息中心的确认:这个问题一直存在,尤其是在电话线路不好的时候。
 
  措恩教授的助手米歇尔・芬肯(Michael Finken)在北京与留守卡尔斯鲁的格德・威克(Gerd Wacker)共同努力,克工作时差等多方障碍,用软件弥补了线路不稳造成的信号混乱。7天后,也就是9月20日,这封邮件终于穿越了半个地球到达德国。[2]
 
Fig.3 "越过长城,走向世界"
 
  9月25日,英文版的中国日报刊登了这一消息:"中国与世界10000个大学、研究所和计算机厂家建立了计算机连接。这个连接通过北京与卡尔斯鲁的两台西门子计算机实现。王运丰教授(中国国家科委电子信息与技术顾问)把这一成果描述为中国大学和研究所与世界计算机网络一体化的技术突破,在卡尔斯鲁大学教授维纳・措恩指导下完成,技术团体由来自北京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卡尔斯鲁大学,西门子公司和美国的科学家们组成。"
Fig.4 中国日报当年的报道
  NSF的确认
  和后来的工作相比,电子邮件的发送成功只是一个初步成果。中国要接入国际计算机网络还需要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  得到美国方面的正式认可(符合美国法律)
2)  中国参加1987年11月在普林斯顿(Princeton)举办的国际学术网络工作会议(International Academic Networkshop)
3)  在中国国内普及网络,并为本国国民提供相关服务
 
  "越过长城走向世界"的邮件发送时,CSNET仅仅是非正式接受("OK"[1])了这一连接作为一项试验,而不是正式同意,换言之,这个连接是临时性的,没有任何保证。
 
  为了尽快获得正式批文,措恩与美国特拉华(Delaware)大学的代夫・法伯尔(Dave Farber)教授、威斯康星(Wisconsin)大学的拉里・兰维伯(Larry Landweber)教授联系,他们都是CSNET执行委员(Executive Committee)。他们两人和与美国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FS)联系,经过努力,获得了NSF的正式批准。11月8日,NFS的主任斯特芬・沃尔夫(Stephen Wolff)表达了对中国接入国际计算机网络的欢迎,并将该批文在普林斯顿会议上转交给了中方代表杨楚泉[11]先生。这是一份正式的、也被认为是"政治性的[1]"认可,中国加入CSNET和BITNET(美国大学网"Because It's Time Network")。[13]
Fig.5 美国科学基金会NSF关于中国接入CSNET和BITNET的认可信 [1]
 
  译文如下:
  国家科学基金会
  华盛顿特区20550
  网络-通讯研究和基础部
  至:
  代夫・法伯尔主席、CSNET执委
  伊拉・福希斯主席、BITNET执委
 
  先生们:
  BITNET和CSNET电子邮件在中国的延伸是对电话和传统邮件服务的自然扩展,并将增加美国和中国科学家们的合作机会。我欢迎你们迈出了这一步。
 
  真诚的,
  斯特芬・沃尔夫 <签名>
  网络-通讯研究和基础部主任
 
  这封信的意义在于:如果没有它,NSF随时可以要求其下属组织(CSNET与BITNET)中断对中国的邮件转发服务和与国际计算机网络的连接,毕竟当时还是"冷战"期间。在措恩教授看来这是"一扇门被打开了",是真正的里程碑。从那一刻开始,每一个CSNET和BITNET的使用者都可以"合法地"通过与中国ICA的使用者连接和电子邮件交流。1988年3月底,中国计算机科技网(China Academic Net, CANET)在北京ICA建立,并发行了《中国计算机科技网推进协会(专刊)》(下载见[13])。
Fig.6 CANET的建立者们
 
  部分人物:李澄迥(右二)、Daniel Karrenberg(EUnet的建立人之一,右四)、王运丰(右五)、Dennis Jennings(都柏林大学教授,右六)、唐仲文(机电部副部长,中间)、维纳・措恩(左六)
 
  注册.CN域名
  尽管得到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Chinese Sta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 SSTC)的支持,中国的研究所和科学家都很难使用这一电子邮件服务――这是因为用X.25收-发信息的通讯费用极高:按措恩的估计,一封邮件的费用相当于当时中国教授一个月的薪水。而维护这条基本线路,双方都要支付每月2000-5000美元(德方则支付更多)。即使是这种艰难的背景,ICA方面开始考虑让CANET加入新兴的互联网(Internet),并指派钱天白[9]工程师负责。
 
  1990年10月10日,王运丰教授在卡尔斯鲁大学与措恩教授商讨了中国网络的应用,尤其是CANET和和中国申请国际域名的问题(措恩回忆:注册.CN是王运丰最早提出,包括这两个字母的选定。)。10月19日,措恩教授向国际互联网信息中心(Internet's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InterNIC)发出了".CN"的预约,询问是否有空缺。
 
  措恩在10月24日将此预约通知了刚加入CANET项目的钱天白[4]。当时域名(DOMAIN NAME)等概念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完全陌生,为此钱天白在11月3日向措恩写信表示感谢,并咨询了很多相关的具体问题,内容如"什么是域名服务器(DOMAIN SERVER?""为什么要设两个域名服务器?"等等[5]。他还希望措恩教授派一名专业人员到ICA对这些问题进行专门讲解。
 
  11月26日,措恩正式在国际互联网信息中心为CANET申请了".CN"顶级域名。他在"管理联系"一目中填上ICA的地址和钱天白的名字,而"技术联系"一目中填上了卡尔斯鲁大学计算机系。12月2日,等待批准中的措恩把申请信和相关附件转发给了钱天白[6] (附件一)。
 
  最后一段是关于CANET当时情况的简述:
 
  "CANET是中国国立研究和发展网络,始建于1988年,目前覆盖大约35个机构。网关通过XLINK设立在德国卡尔斯鲁大学。在中国主要城市里CANET依赖拨号结点和X.25协议,目前正常速率为1200bps。CANET计划使用完全的X.25和包交换机(PAD)连接,并希望安装Telebit Trailblazer调制解调器用于拨号线路。"
 
  12月3日,措恩教授收到了同事阿诺・尼泊(Arnold Nipper)转发的通知[7],".CN"域名申请得到了批准。同一批通过申请顶级域名国家和组织的有4个:
  CN        中国
  EG 埃及
  HU        匈牙利(科学院)
  ZA UNINET项目组
 
  当天,措恩教授把批文转发给了钱天白,并回答了他所有的疑问,钱天白回信表示感谢[8](附件二)。
 
  1991年1月3日,措恩教授派出三人专家小组去ICA。专家组中 的米歇尔・罗特(Michael Rotert)建立了地区域名解析服务器(local DNS)并更新了CSNET/PMDF的相关软件;另一名成员兰肯(Nikolaus von der Lancken)帮助建立了局域网。
 
  从1991年1月起,卡尔斯鲁大学就运行着.CN域名初级服务器,一直到1995年5月中国和美国建立了直接的互联网连接后,落户回中国。
 
  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发展非常迅速。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 Energy Physics, IHEP)在1989年也接通了中-美电子邮件的连接,对象是位于加州的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Stanford Linear Accelerator Center, SLAC);1990年德国科研网(German Research Network, DFN)和中国科研网(CRN)、清华大学校园网(TUNET)、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等建立互联;中国公用分组交换网(CHINAPAC) ―― 一个基于X.25和电话网的数字通信网络也在中国发展起来。这一系列进展中最大的一步是1994年5月17日[1],中科院高能所与美国SLAC建立的TCP/IP连接,这种新型通讯协议使用虚拟路由(区别于X.25),并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使通讯应用上不仅限于电子邮件,而且支持文件传输(FTP)、远程登陆(TELNET)等等[1]。到了2005年中国互联网用户达到1.23亿(CNNIC统计),并创造了无法估计的市场和价值。
 
  后记
  互联网的建立已经凝聚了这个世界整整一代人的梦想、辛勤工作、无数次挫折、巨大突破和进展。在中国方面,从最早通过远程登录的方式使用国外的电子邮件服务,到王运丰、措恩、李澄炯等人中国建立中国的邮件服务系统,到注册中国的顶级域名,中国国内网络的普及以及完全接入国际互联网……我们很难把某次成功归结为某个人或某一个组织,因为每一次成功无不是基于超越个人、组织、乃至国界的理解与合作,现了他们共同的同理念――就是通过交流,让世界上的人能增进了解、消除误解、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建立互联网的目的是促进交流,互联网的建设本身也是交流的过程,是千里之行的第一步,也是后人继续合作和探索的典范。
 
  参考资料
[1]        Jay Hauben, Some Steps Toward the Internet in China: 1984-1994, World Summit o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2004
[2]        Werner Zorn, How China was Connected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puter Networks, 1988
[3]        http://www.cnnic.cn/html/Dir/2004/06/21/2347.htm,CNNIC新闻发布
[4]        Zorn1990年10月24日发给钱天白的电子邮件
[5]        钱天白1990年11月3日发给Zorn的电子邮件(下载同[4])
[6]        Zorn 1990年12月2日发给钱天白的电子邮件(附件一)
[7]        Arnold Nipper 12月3日发给Zorn的电子邮件(下载同[4])
[8]        钱天白1990年12月3日发给Zorn的电子邮件(附件二)
[9]        根据1980-1990年在ICA担任主任的李澄炯回忆:钱天白在并未参与中-德连接的建设与有关电子邮件发送。他整个1987年都在美国CST公司学习。钱加入CANET项目是1990年,1993年成为ICA的高级工程师。参见[1](这和Zorn的回忆是一致的)。
[10]      吴为民邮件首见于网络传媒http://www.sciencetimes.com.cn/col33/article.htm1?id=69156
[11]      杨楚泉期间任机械电子工业部下属兵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科技局副局长等职
[12]      王运丰先生(1915-1997)是原全国政协委员,机电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1938年留学德国,1952年回国参加建设,1978年后致力于中德科技,特别是计算机方面的交流,1987年被德国总统授予"联邦大十字勋章"表彰其为中德友谊做出的贡献。
[13]      杨楚泉,关于出席美国普林斯顿国际计算机科技网讨论会的情况汇报,《中国计算机科技网推进协会(专刊)》, 1988
[14]      李澄炯,"CANET"西门子7.760机器与世界计算机科技网联网成功,《中国计算机科技网推进协会(专刊)》, 1988(下载同[13])
 
附件
19901126Zorn发出关于.CN注册的电子邮件
Date: Mon, 26 Nov 90 16:27:35 MET
From: "Prof. Dr. W. Zorn"
To:       hostmaster@nic.ddn.mil
cc:       xlink@ira.uka.de
Subject: Top level domain CN
 
Douglas,
 
here is the information about toplevel domain CN. If you have further questions, please mail to xlink@ira.uka.de. The domain will be operational as soon as we get a registration.
 
Thanks for your cooperation,
 
Werner Zorn
 
-----------------------------------------------------------
(1) The name of the top-level domain to join
   (EDU, COM, MIL, GOV, NET, ORG).
 
   1. Top-level domain: ROOT
 
   (This is an application for a top-level domain)
 
(2) The name of the domain
 
   2. Complete Domain Name: CN (ISO code for China)
 
(3) The name and address of the organization establishing the domain.
 
   3a. Organization name:
 
       CANET Chinese academic net
 
   3b. Organization address:
 
 
       c/o ICA P.O. Box 2418-26
       Che-Dao-Gou Street 10,100081
       Beijing, P.R. China
 
(4) The date you expect the domain to be fully operational
 
   4. Date operational:
 
       immediately
 
(5)
   Administrative Contact
 
5a. NIC Handle:
5b. Name (Last, First) :    Qian, Tian Bai
5c. Organization:        ICA
5d. Mail Address:        Institute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P.O. Box 2418-26
       Che-Dao-Gou Street 10,100081
       Beijing, P.R. China
5e. Phone Number:        +86 1 841 3654
5f. Net Mailbox:         qian.ica.beijing.CN
 
(6)
   Technical and Zone Contact
 
6a. NIC Handle:          MR78
6b. Name (Last, First):
6c. Organization:
 
6d. Mail Address:        University of Karlsruhe
                     Computer Science Dept.
                     Am Fasanengarten 5
                     D-7500 Karlsru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6e. Phone Number:
6f. Net Mailbox:
 
(7)
 
7a. Primary Server Hostname:       iraun1.ira.uka.de
7b. Primary Server Netaddress:     129.13.10.90
7c. Primary Server Hardware:       VAX 3500
7d. Primary Server Software:       ULTRIX
 
(8) The Secondary server information
 
8a. Secondary Server Hostname:     mcsun.eu.net
8b. Secondary Server Netaddress:  192.16.202.1
8c. Secondary Server Hardware:     SUN-4/280
8d. Secondary Server Software:     UNIX
 
8a. Secondary Server Hostname:     uunet.uu.net
8b. Secondary Server Netaddress:  192.48.96.2
8c. Secondary Server Hardware:     SEQUENT-S81
8d. Secondary Server Software:     UNIX
 
 
(10) Please describe your organization briefly.
 
CANET is the Chinese stat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network, begun in 1988. It currently includes approximately 35 institutions. The gateway is through XLINK at the University of Karlsruhe in Germany. CANET uses dial-up nodes as well as X.25 in the major cities of China. Currently, 1200 bps is the typical transmission speed. CANET plans to move completely to X.25 and PAD connections. They expect to install Telebit Trailblazer modems for the dial-up lines.
 
---- End of forwarded messages
1990123钱天白给Zorn的回信
Received:  from iraun1.ira.uka.de by i32fs1.ira.uka.de id aa05388;
         3 Dec 90 6:00 MET
Received:  from siemens by iraun1.ira.uka.de id ad24463; 3 Dec 90 5:52 MET
Received:   from Beijing by Unika1; Man, 03 Dec 90 05:49 MET
Date:       Sun, 03 Dec 90 12:21 China Time
From:       Mail Administration for China
To:     "Prof. Dr. W. Zorn"
CC:     rotert@ira.uka.de
Subject:    answer
 
 
DEAR PROF. ZORN,
I'VE GOT YOUR FOUR MAIL OF NOV.26 AND DEC.2, CONCERNING THE APPLICATION TO THE NIC FOR "CN" AND THE FUND FOR CANET. I'VE PASSED IT TO PROF.WANG.
THANKS AGAIN FOR YOUR HELP AND EFFORT.
FRANKLY SPEAKING, THERE ARE MANY QUESTIONS I DIDN'T GET A CLEAR UNDERSTANDING, FOR E.G, HOW TO DEFINE THE SUBDOMAIN ACCORDING OUR CURRENT STATUS? HOW TO PLAN THE TRANSITION FROM OLD MAIL ADDRESS TO NEW MAIL-ADDRESS FOR END-USER? ETC.
SO, I HOPE MR.ROTERT TO HELP US TO SET UP AND PLAN WHOLE SYSTEM AND IF IT IS POSSIBLE, I WONT TO GET A SET OF COPY OF "RECOMMENDED READING BY NIC" FROM YOU, BECAUSE I REALLY NEED IT.
BY THE WAY, PROF.WANG LET ME ASK YOU ABOUT YOUR TRAVELLING PLAN IS IT POSSIBLE TO VISIT US WHEN YOU COME BACK FROM VIET NAM?
BEST REGARDS!
MERRY CHRISTMAS!
PS: I'VE RECEIVED THE PMDF.CNF FILE OF UNlKA1. THANKS FOR MR.ROTERT!
QIAN TIAN BAI
&$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责任编辑:燕帅)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供稿人

标签

Google (6) 船坚炮利 (5) Blogger (4) GHS (3) Salesforce (3) C.M.O. (2) GFW (2) Google Analytics (2) Google Apps (2) PR (2) Twitter (2) baidu (2) dns.com.cn (2) keso (2) kylin (2) python (2) 中国 (2) 新互 (2) .ru (1) 10-08-23 (1) 1960 (1) 2008 (1) 2012 (1) 3g (1) 404 (1) 502 (1) 71-81 (1) AFE (1) Adobe开源 (1) Banned (1) Basic English (1) Blogspot (1) CPI (1) CUIL (1) Character Entities (1) Checkout (1) Cloud Computing (1) D-Dos (1) Delphic oracle (1) Domain (1) Essential English (1) FRID (1) FTP (1) FeedBuner (1) Flash (1) Flex+Firefox (1) Flickr (1) Foolish Games (1) Force.com (1) GMAIL (1) Gmail Offline (1) Googe Site (1) Google Docs (1) Google Spreadsheet (1) IBM (1) IE+SilverLight (1) IPV9 (1) Jewel (1) Open Social (1) OpenID (1) PageRank (1) PigeonRank (1) QQ,IP隐私 (1) Redirect (1) Rich Memdia (1) SFTP (1) Secularism (1) Simplified Technical English (1) Sitemap (1) Spam (1) Special English (1) TV (1) Tracker (1) UI (1) aa (1) addOrganic (1) beyond (1) blog (1) blogbus (1) com (1) cyberWar (1) daas (1) dnspod (1) draft (1) earthquake (1) ebank (1) event track (1) fisher (1) git (1) google_prc (1) huang qi (1) iamfisher (1) iamfisher.net (1) ipai (1) linkedin (1) mayumusic (1) netsh (1) ning (1) paas (1) pk (1) planet-lab (1) ppc (1) qunar (1) roscosmos (1) saas (1) sars (1) serp (1) sohu (1) urchin (1) wealink (1) web analytics (1) wiki (1) zh_CN (1) 一本万利 (1) 三峡 (1) 上海人 (1) 下雨 (1) 世俗 (1) 世纪墙 (1) 中化网 (1) 中印 (1) 中欧 (1) 临终一课 (1) 乡下人 (1) 云之南 (1) 云计算 (1) 井真成 (1) 亨廷顿 (1) 人寿 (1) 人际 (1) 代价 (1) 传统 (1) 低腰裤 (1) 佛教 (1) 依赖症 (1) 偷懒 (1) 傲慢 (1) 儿时梦想 (1) 先进 (1) 公共品 (1) 六六 (1) 养廉 (1) 再融资 (1) 凤凰卫视 (1) 出版 (1) 刘仰 (1) 创新 (1) 删IE8 (1) 判例法 (1) 制高点 (1) 剩者为王 (1) 剽窃 (1) 北极 (1) 博客 (1) 危害健康 (1) 厚黑 (1) 原创 (1) 去哪儿 (1) 双面胶 (1) 发展 (1) 变暖 (1) 司法解释 (1) 合法外衣 (1) 吉尼斯 (1) 品牌 (1) 唐老鸭 (1) 嘿嘿 (1) 噩梦 (1) 国务院 (1) 土鳖 (1) 坚船利炮 (1) 域名被锁定 (1) 域名诉讼 (1) 基因 (1) 墓志铭 (1) 壳牌 (1) 奥运 (1) 妓女 (1) 威权 (1) 媒体 (1) 孙德良 (1) 孩子 (1) 定罪 (1) 宝洁 (1) 宣传 (1) 家庭税负不高 (1) 寻找好友 (1) 崩溃 (1) 巫咸 (1) 年代 (1) 开封犹太人 (1) 开放 (1) 张掖 (1) 弥勒 (1) 强烈 (1) 彩信 (1) 征召 (1) 很开放 (1) 很被守法 (1) 徐荣祥 (1) 微博 (1) 微软 (1) 微软收购雅虎 (1) 急死你 (1) 愚蠢 (1) 愤怒 (1) 愿望 (1) 我很抱歉 (1) 手机 (1) 执着 (1) 改版 (1) 改进 (1) 散乱 (1) 敦煌 (1) 文化入侵 (1) 文核 (1) 新加坡 (1) 方舟子 (1) 无标题 (1) 无语 (1) 日历 (1) 早报 (1) 暴力拆迁 (1) 最在邊外 (1) 月映天江 (1) 有趣 (1) 有限公司 (1) 朝贡 (1) 杀伐决断 (1) 标题党 (1) 梁山强盗 (1) 武威 (1) 比基尼 (1) 民族主义 (1) 水师 (1) 江姐 (1) 沉迷 (1) 泡沫 (1) 洁空 (1) 洋品牌 (1) 海归 (1) 海禁 (1) 海航 (1) 消费升级 (1) 温室 (1) 滕鸡 (1) 点出统计 (1) (1) 物权 (1) 犹豫 (1) 狗屁CPI指数 (1) 独角兽 (1) 玄幻 (1) 王彩玲 (1) 用Firefox (1) 电脑 (1) (1) 瘦身 (1) 百年积弱 (1) 知识产权 (1) 码字 (1) 砖窑 (1) 破坏力 (1) 硬道理 (1) 礼仪 (1) 祝福北京奥运 (1) 禽流感 (1) 科学网 (1) 稳定压倒一切 (1) 空降 (1) 穿越 (1) 童奴 (1) 第二人生 (1) 繁荣 (1) 红土高原 (1) 织壮锦 (1) 终身教授 (1) 统一 (1) 绿色 (1) 缓刑 (1) 缘起 (1) 缙云山 (1) 缺乏自信 (1) 网摘 (1) 网易新闻评论 (1) 网瘾症 (1) 网盛科技 (1) 网站分析在中国 (1) 网络游戏 (1) 网络犯罪 (1) 网鸟 (1) 美孚 (1) 老外 (1) 职业打假 (1) 联手制造 (1) 自卑感 (1) 自定义域名绑定 (1) 船坚器利 (1) 芙蓉姐姐 (1) 苏北人 (1) 草稿帖 (1) 草药 (1) 蒋雯丽 (1) 薄纳厚赠 (1) 虚拟财产 (1) 被误解 (1) 装傻 (1) 西南 (1) 论坛 (1) 谶语 (1) 货币 (1) 贴标签 (1) 赤蛇 (1) 转基因 (1) 软件C2C (1) 迁海令 (1) 过度依赖 (1) 进口关税 (1) 迪斯尼 (1) 道德传统 (1) 道德缺陷 (1) 道长 (1) 邓公 (1) 酒泉 (1) 金融时报 (1) 长短 (1) 闲逛 (1) 闹晕 (1) 闹晕经济 (1) 阿里软件 (1) 难过 (1) 青蛇 (1) 非洲 (1) 风力 (1) 食品 (1) 首席营销官 (1) 高鑫养廉 (1) 鸦片战争史 (1) 黄芪 (1) 龙象 (1)